“這些香菇是2017年初種下的,另一個大棚里的香菇是今年才種的。就是它們讓我甩掉了貧困戶的帽子,還有了一個香菇達人‘馮大能’的新名字。”7月3日,記者走進洋縣茅坪鎮東村四組,村民馮新慶指著長滿香菇的椴木菌棒高興地說。
今年46歲的馮新慶,家里有6口人,原來住在半山腰,交通條件落后,父母已70多歲,兒子在城里上學,女兒才1歲多,因無固定經濟來源,家里困難。2015年,在村兩委干部和易地搬遷政策的幫助下,全家才住進了現在修在路邊的新房子里。
“國家的好政策,讓我住上了新房子,可是家里依然是窮??!人家幫得了我一時,能幫我一輩子嗎?我得靠自己的雙手干出點名堂來。”馮新慶告訴記者。2016年,他自籌資金5萬元,爭取扶貧資金5萬元,開始種植香菇。
“那段時間真的很辛苦,為了把這個產業搞起來,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干活,常常顧不上吃飯,餓了就啃幾口干饃,渴了就喝點山泉水。”馮新慶說。為了實現自己的香菇致富夢,他幾乎把全縣種香菇的大戶跑了個遍,還到留壩、西鄉、城固等地10余家香菇基地學習、聯絡商家。“付出總是會有回報的,去年我的香菇純收入6萬多元,成功摘掉了窮帽子,今年又新發展了150余架,明年這個時候肯定會有個好收成。”馮新慶高興地說。
“我們村地處山區,鮮香菇在保存、銷售上都有一定困難,所以我把重點放在干香菇產品上。”馮新慶說,2018年年底,為了更好地發展香菇產業,他在縣農業技術部門的指導下建起了兩座干香菇烘房,還參加了縣上組織的產業能人大戶到江蘇如皋參訪的學習團,一邊學技術,一邊拜訪當地食用菌供銷商,為自己的香菇拓展了銷路。如今,香菇產業發展好了,馮新慶主動幫助村里有發展香菇產業意愿的農戶種植香菇600余架。
“他不光產業搞得好,還很有經商頭腦。今年,他投資了1萬多元,注冊了‘秦珍漢寶’網店,香菇產品遠銷江蘇、福建等地,每月收入至少3000元?,F在他是村里公認的‘馮大能’,外地商戶都叫他香菇達人,我們村也成了遠近聞名的香菇產業致富村。”茅坪鎮東村黨支部書記任靈順說。(劉印通訊員李剛王軍)
來源:陜西日報
宣傳洋縣,服務洋縣,做一個有態度的新媒體!
投稿:yyxx916@qq客服:yxfz916
您看此文用
·
秒,轉發只需1秒呦~